中国社会科学网讯2020年9月29日,“州城外 珠江边——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考古成果展”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展。展览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主办。本次展览首次集中向公众展示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考古成果,分“万家市井”“百工居肆”“四海汇聚”“走近考古”四部分,用170余件(套)考古出土文物,生动再现了解放中路一带从河道滩涂到街市居址的沧桑巨变,以及晚唐以来广州人口聚居、商业繁华和文化多元的都会景象和广州城1000余年的历史记忆。
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以东、惠福西路以南,这一区域在唐代以前地处广州城西南,宋代纳入广州西城内。2018年8月至2019年7 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项目工地进行考古发掘,在800平方米范围发现晚唐、五代南汉、宋元明清时期丰富的文化遗存,出土各类文物近3000件套,其中大量晚唐五代南汉陶瓷器和数十件木履是广州城市考古的重要新发现。厚达6米多的文化层堆积、近3000件文物,见证了广州城的发展变迁。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的考古发掘被列为2018、2019年广州重要考古新发现。
考古发现证实,广州城自秦统一岭南建城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以及珠江北岸线的南移不断拓展。安置房项目所在地在唐代以前还是水域,随着人类活动和泥沙淤积,五代南汉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商贸和居住地。展览从考古发现的视角穿越时空为观众朋友慢镜头“回放”了这段历史。同时,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东端的重要港口和商业都会,唐宋时期的广州城贸易繁盛,珠江边埠头林立,南北各地货物在此聚集出口,东西文化在此交流融合。唐代,在广州城西兴建蕃坊。蕃坊的大致范围为北至今中山六路、东至解放路、南至大德路、西至海珠路。北宋,广州拓建城池,形成“东、子、西”三城格局,蕃坊被纳入西城。展览集中展示了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工地出土的一批来自全国著名窑口的瓷器,部分文物带有鲜明的异域风格,是唐宋时期中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此外,展览展出了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工地考古出土的骨器、陶瓷、纺织等手工业生产的文物,以晚唐五代时期居多,这批文物实证了当时广州手工业门类丰富,且具有一定规模。今天的广州光塔周围,还保存了象牙街、绒线街、梳篦街、玛瑙巷、米市街、卖麻街、纸行街、竹篙巷、扁担巷等一批与手工业相关的街巷名,表明这一带长期以来是手工业和商业汇集之地,让观众在观展时倍感亲切。
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考古的一大重要发现是十几只晚唐五代时期木履,也在本次展览中集中亮相,这批木履数量之多在广州地区考古发现中前所未见,反映了唐五代时期广州先民穿木履的历史习俗,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近现代。同时,文物保护也是考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展览还现场展示了一批正在水槽内进行保护的木履,让大家近距离了解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近年来,文物考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公众考古活动成为沟通考古人员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平台。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考古发掘期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了多场公众考古现场研学活动,参与人员包括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甚至还有幼儿园小朋友。本次展览也对公众考古活动成果进行了展示,讲述“考古的另一面”。为了增加观众互动体验,此次展览还设置了“这里出土了什么”“我心中的考古工地”等环节,一些出土文物陈列出来,观众可以一起研究,猜测它们的功用。此外,还有现代木履试穿体验等互动环节。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目前正在对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考古材料进行整理,考古发掘报告将来未来几年内正式出版。这次展出的文物,只是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考古出土文物的一部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将视情况组织公众参观考古资料整理室,让观众进一步走近考古。作为广州市唯一的考古发掘单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将积极践行“保护广州文化遗产、传承羊城历史记忆、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初心使命,做好广州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研究、传播和传承工作,真正“让文物活起来”,把城市考古成果及时转化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20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