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与展望

幸福感的多维度评估及其影响因素  

韩叶萍
诸暨黑石翻译服务有限公司, 诸暨, 311800
作者    通讯作者
心理学研究, 2023 年, 第 12 卷, 第 5 篇   doi: 10.5376/pr.2023.12.0005
收稿日期: 2023年08月14日    接受日期: 2023年08月21日    发表日期: 2023年08月24日
© 2023 5thPublisher 文化传播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韩叶萍, 2023, 幸福感的多维度评估及其影响因素, 心理学研究, 12(5): 1-10 (doi: 10.5376/pr.cn.2023.12.0005) (Han Y. P., 2023,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happines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Xinlixue Yanjiu (Psychological Research), 12(5): 1-10 (doi: 10.5376/pr.cn.2023.12.0005))

摘要

本综述通过文献分析法,从概念和维度两个方面阐述了幸福感的内涵,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幸福感影响因素模型,并结合中西方实证研究例证,探讨了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些因素都对幸福感产生明显影响。在评估方法方面,总结了主观测量法和客观测量法各自的优劣。最后,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提高幸福感的具体对策。本研究对理解幸福感、评估幸福感、提高幸福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字
幸福感;评估;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Happines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Han Yeping *

Blackstone Translation Service Ltd., Zhuji, 3118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3453140071@qq.com

Abstract This review elaborates the connotation of happiness from the aspects of concept and dimension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It constructs a multi-level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appiness,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 factors, family factors and social factors on happiness with the evidence of empirical studies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se factors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happiness. In terms of assessment methods, it summarizes the pros and cons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measurement methods. Finally, it proposes specific strategies to improve happiness from personal, family and social levels. This study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s in understanding, assessing and improving happiness.

Keywords Happiness; Assessment; Personal factors; Family factors; Social factors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幸福感作为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幸福感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更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深入探讨影响幸福感的各种因素,对个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50年代,幸福感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满意度方面(Gurin et al., 1960)。60年代,Bradburn (1976)将正负情感引入幸福感的研究,奠定了多维度评估的基础。此后大量研究探讨了个人、家庭、社会等不同层面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积累了丰富的实证结果(Diener, 1984)。进入21世纪,中国学者也进行了本土化研究(严标宾等, 2002),丰富了理论内涵。但现有研究多停留在某一单个因素的影响,缺乏系统的理论模型和整合。

 

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研究将构建包括个人、家庭和社会层面的幸福感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整合中国与西方实证研究的最新成果,比较不同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并将剖析其作用机制,提出提高幸福感的应对策略,为提高幸福感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将选取近20年来国内外关于幸福感的代表性文献,采用文献分析法,在系统梳理幸福感概念、理论模型、测量方法的同时,实证比较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的相对影响,以期构建一个解释力更强的综合理论框架。

 

1幸福感的概念与维度

1.1幸福感的概念

幸福感是对人生或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它融合了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判断和主观情感体验。研究表明,认知判断主要反映为生活满意度,即个体对工作、家庭、健康等生活方面的满意程度(Bradburn, 1976);情感体验则包括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两个维度,前者指的是如快乐、兴奋、舒适等正向情绪体验,后者指的是如焦虑、抑郁、痛苦等负向情绪体验(Diener, 1984)。个体的整体幸福感受水平,取决于这些维度的综合影响。

 

幸福感的本质在于主观情感的体验,但又与客观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它既受各种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体的情绪、态度等内在因素的调节。因此,幸福感是一个整体性的心理构念,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测量和评估。

 

1.2幸福感的维度

以下三个维度从认知判断和主观情感体验两个方面构成了幸福感的多维结构,为全面评估个体幸福水平提供了可能。

 

1.2.1生活满意度

生活满意度反映个体对现实生活各方面的满意评价,主要包括以下领域:(1)工作满意度:包括工作环境、内容、报酬、发展机会等方面;(2)家庭满意度: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庭生活等方面;(3)健康状况满意度:包括身体机能、心理状态、社交能力等方面;(4)经济状况满意度:包括收入水平、消费能力等方面。生活满意度通过全面的认知判断反映了个体的生活质量,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Bradburn, 1976)。

 

1.2.2正性情感

正性情感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快乐、兴奋、舒适等正向情绪。它来源于对生活事件的正面体验,反映个体的主观快乐程度。常见的正性情感包括:(1)快乐——欢悦,例如成功获得成就时的喜悦;(2)兴奋——激动,例如度假旅行时的兴奋感;(3)舒适——放松,例如娱乐消遣时的平和放松。正性情感直接体现了个体的正向情绪和主观幸福感受。

 

1.2.3负性情感

负性情感指个体在生活中经历的焦虑、抑郁、痛苦等负向情绪体验。常见的负性情感包括:(1)焦虑,例如面临重要考试的紧张焦虑;(2)抑郁,例如遭遇挫折产生的低落抑郁;(3)痛苦,例如受到他人伤害时的心理创伤。负性情感可以明显降低个体的幸福感知和生活质量。

 

2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2.1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主要源于人格特质和自我效能两个方面,它们形成了稳定的个体差异,并对幸福感产生深远影响。

 

2.1.1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代表了不同的认知和行为倾向。大量研究表明人格与幸福感高度相关(周雅和刘翔平, 2011)。例如,外倾性人格追求刺激和奖励,具有积极乐观的特征,更容易感受高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而神经质人格的焦虑、敏感倾向,则更易导致抑郁等负性情绪体验。因此,人格特质也成为预测个体幸福水平的重要指标。

 

此外,一些特定人格特征也与幸福感密切相关,例如内部控制倾向更强的人,更相信自己能主导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幸福感也更高。主观福利感较高的人,更倾向积极解释生活事件,也更容易维持幸福体验。这些研究都充分证明了人格特质在影响幸福感方面的关键作用。

 

2.1.2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指个体对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判断。研究表明,无论是一般自我效能还是应对特定环境的效能感,与幸福感均存在正相关(蔡华俭等, 2008)。具体来说,自我效能感越高,个体对实现目标的信心也越足,从而能够感知更高的幸福满意度。同时,面对压力也更能保持积极情绪,减少焦虑等负面影响。

 

而且高效能感还与坚持不懈的毅力和良好的应对策略相关,,这使得个体更能在面临困难时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情绪体验。因此,自我效能感的不同会对幸福感产生深刻影响。

 

2.1.3其他因素

除效能感外,个体对自我的其他认知,如自尊、自信、积极正确认知等,也会影响其如何解释生活事件,从而影响幸福体验。总体来说,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越高,个体越可能采取积极主动的生活方式,也更有可能获得幸福感。

 

2.2家庭因素

家庭是个体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家庭关系和家庭状况直接影响个体的幸福程度(严标宾等, 2002)。主要的家庭影响因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2.1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的和睦与融洽,直接影响着个体在家庭中获得的支持和归属感。当家庭成员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互相关心和支持时,个体满足感更高,也更容易体验正性情绪;反之,家庭关系的冲突、不睦则易导致焦虑、抑郁等负面影响。

 

一项调查显示,与父母关系密切的大学生,其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关系疏远者。另有研究表明,缺乏家庭支持和沟通是大学生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家庭关系和睦直接导致个体感受更多正面情绪,也更少负面情绪,从而提高幸福感。

 

2.2.2家庭状况

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个体的物质生活质量,从而对其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收入水平越高,个体感受到的经济压力越小,也更容易获得生活资源,这有利于提高生活满意度;相反,经济压力过大,往往是抑郁、焦虑的重要预测因素。

 

家庭经济状况还关系到诸如教育、医疗等更多生活资源的获得,这也间接影响个体的幸福体验。尽管经济因素的作用受到文化影响,但它仍然是个体感受幸福的重要基础。

 

2.3社会因素

在社会层面,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社会支持和社会比较两方面。社会支持和社会比较互相影响,共同决定社会环境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宋佳萌和范会勇, 2013)。

 

2.3.1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为个体提供各种情感和工具资源。主要的支持来源包括家人、亲密他人、朋友、同事等。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提供更多正向的人际交往机会,获得更多精神和物质资源,这有利于个体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

 

研究显示,社会支持越多,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也越高;相反,缺乏社会支持往往导致更多焦虑和抑郁问题。强大的支持系统满足了个体的归属需要,使其在面临困难时也更有能力维持正性情感。

 

2.3.2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指个体将自身状况与他人进行对比的心理过程。如果个体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显著低于同行者,更容易产生剥夺感,这会降低其生活满意度;相反,当个体拥有明显优势时,更有成就感和正性情绪。

 

3幸福感的评估方法

幸福感的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主观测量法和客观测量法。主观测量法可以直接测得个体感受,但存在一定主观偏差;客观测量法可以减少主观影响,但难以完全反映个体的真实感受。研究中往往结合使用这两种方法,从多个维度全面评估个体的幸福水平。未来应该进一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

 

3.1主观测量法

主观测量法是指通过自我报告的方式来测量一个人的幸福感,这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幸福感量表:使用标准化的幸福感量表,让被试者根据题目选项打分。常用的量表有牛津幸福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等。这些量表包含多个方面的题目,通过计算得分来反映一个人的整体幸福水平。量表法可以快速高效地收集大样本的数据。但缺点是存在社会期望效应,被试者可能按社会期待而非真实感受作答。

 

单项评分法:让被试者对自己的幸福感进行整体评分,常用1-10分或1-100分来表示。这种方法直接且清晰,但由于只有一个指标,信息有限,无法反映幸福的多维性。

 

日记研究法:要求被试者记录自己一段时间内的正负情绪体验和事件,研究人员根据日记内容判断被试者的幸福程度。这种方法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并随时记录被试者的感受,较为准确。但需要被试者的配合和认真记录,费时费力。

 

采访提问法:通过开放式提问的方式采访被试者,让其诉说感受,然后由研究人员进行内容分析,判断被试者的幸福水平。这种方法可以深入挖掘被试者的感受,但可重复性较差,结果容易受采访者主观影响。

 

经验取样法:让被试者在生活中反复随机收到提醒,要求其即时报告当下的感受。这种方法可以捕捉被试者真实的感受,避免回忆偏差,但可能中断被试者正常生活,无法持续长时间使用。

 

3.2客观测量法

客观测量法是通过观察被试者外在行为、生理指标等客观迹象来间接推断其幸福水平。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面部表情分析:通过自动识别技术分析被试者的面部表情,判断正负情感,推断幸福感受。这种方法可以无创捕捉真实感受,但受情境影响较大,准确度存疑。

 

神经成像技术:使用fMRI等设备扫描被试者大脑区域活动变化,分析与情感处理相关的脑区活动,判断幸福感受。该方法可直接观察大脑活动,但设备复杂昂贵,实验条件受限。

 

生理指标检测:检测被试者的心率、血压、皮肤电反应等生理信号的变化,推断其情感体验。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生理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幸福感的对应关系还需验证。

 

行为观察记录:观察并记录被试者的表情、语气、身体语言等外显行为,分析行为模式判断其情感。这种方法直观可靠,但需长时间观察,并受主观解读影响。

 

社会指标分析:统计被试者的收入、教育程度、婚姻状态、身体健康等社会经济指标,分析这些因素与幸福感的关系。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得数据,但社会指标与幸福感的内在关系还需探究。

 

4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4.1个人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

4.1.1性别角色

中国实证:蔡华俭等(2008)的研究证实了性别角色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联性,并发现同时具有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的个体主观幸福感最高。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研显示,中国的女性比男性更幸福,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在社会关系、家庭生活等方面更重视。

 

西方实证:Inglehart等(2008)的研究发现女性的生活满意度评分高于男性0.28分,原因可能在于女性更注重维系社会关系,更能体会生活中的正面情绪。

 

4.1.2年龄差异

中国实证:毕明和孙承毅(2003)的对中国的17市开展了大规模抽样调查,研究发现国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西方实证:Lachman (2015)的研究再次肯定了人一生的幸福感和年龄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18岁以后幸福感开始下滑,抑郁可能性开始增加。大约在进入三四十岁时,感受较大压力,人们抑郁的可能性达到顶峰,幸福感最低。

 

4.1.3性格特质

中国实证:周雅和刘翔平(2011)招募了115名在校大学生(69女, 46男)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发现希望乐观、爱与被爱、社交智慧、洞察悟性等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

 

西方实证:Steel等(2008)通过meta分析发现,生活满意度差异约有25%源自性格特质。外向的人更积极主动,能够获得更多社会支持,这可能是幸福感更高的原因。Emmons和McCullough (2003)做实验让学生记录每天的感恩经历,结果发现记录感恩的被试组生活满意度比控制组提高1~3%,因为感恩可以提高对生活积极体验的注意力,增强正向情感。

 

4.1.4自我调节

中国实证:窦凯等(2013)对1128名中国中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调节方式可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

 

西方实证:Erber和Erber(2000)在两组调查者中发现,拥有更强情绪调节能力的组别报告的生活满意度也更高,因为他们能够主动运用积极的应对策略来管理负面情绪,更能持续保持正向心态。

 

4.2家庭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

4.2.1婚姻关系

中国实证:池丽萍(2016)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度数据分析了中国人的婚姻状态与幸福感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已婚群体的幸福感最高,未婚群体次之,分居、离婚群体幸福感较低,丧偶者幸福感最低。

 

西方实证:Stack和Eshleman (1998)调查了16个国家发现,与其他变量相比,婚姻满意度是预测个人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乐于相互交流共享的配偶可以提供更多的相互支持,满足安全感与归属感需求。

 

4.2.2子女数量

中国实证:冷晨昕和陈前恒(2021)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度数据对老年人幸福感和子女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幸福感与子女数量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且子女数量对女性、城镇、高收入老年人群体幸福感的影响更为明显。

 

西方实证:Angeles (2010)研究发现养育1-3个子女的人幸福感最高,这可能是因为适量的子女可以增加生活意义感,提升育儿乐趣,但4个以上子女会明显增加育儿压力,影响父母幸福感。

 

4.2.3家庭经济

中国实证:严标宾等(2002)采用国际大学生调查问卷对中国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收入与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和负面情绪呈正相关,表明家庭收入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影响。

 

西方实证:Diener等(1993)通过调查发现家庭收入与个人幸福呈现0.13的相关系数,关系不强。原因可能是基本生活需求满足后,收入的增长对幸福的影响有限。所以主观感受比绝对收入更重要。

 

4.3社会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

4.3.1社会关系

中国实证:宋佳萌和范会勇(2013)纳入元分析86篇原始研究,产生了89个独立样本,样本总量为32948。结果显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主观幸福感总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之间呈中等程度的显著负相关。

 

西方实证:Burt (1987)研究个人网络时发现,拥有更多联系人的网络密度越高,个人感受到更强的社会支撑,也感到更加幸福。

 

4.3.2工作特征

中国实证:朱奕蒙(2013)对中国M公司4000名员工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征和工作幸福感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两者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西方实证:Warr (2007)通过调查发现工作特征如挑战性、自主性等与员工更高的工作满意度显著相关。因为这类工作可以满足成就感与自主性需求。

 

4.3.3宗教信仰

中国实证:王彤等(2014)采用中国城市幸福指数问卷及包含身体健康和宗教信仰的自编问卷对通过分组抽样选取的中国31个省市(不含港澳台)的5165名非学生成人被试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宗教信仰可以缓解身体健康对幸福感的消极影响。

 

西方实证:Ellison (1991)的研究显示常去教堂的人显示更高水平生活满意度,由于宗教信仰可以增加生活意义感和情感寄托。

 

4.3.4社区环境

中国实证:陈叶秀和宁艳杰(2015)采用社区环境调查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量表的方式,对中国城区的457名居民进行了实证调查,分析了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社区环境因素。结果表明,景观优美、邻里关系良好等5个指标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社区环境因素。

 

西方实证:Mahuteau和Zhu (2016)发现社区高犯罪率与居民低生活满意度有关,可能因为环境安全直接影响生活质量与情绪。

 

4.3.5社会经济

中国实证:希尔克·布罗克曼等(2014)研究发现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变得越来越偏向高收入阶层,以至于相对于平均收入,多数中国人的经济地位并没有多大提升,因此人们的经济不满意度上升,并成为压抑幸福感的一个日益重要的因素。

 

西方实证:Lane (2017)分析不同国家发现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公民幸福感较低,原因可能是差距扩大损害社会公平感与信任。

 

5提高幸福感的对策

5.1个人层面

培养正向思维,改变消极心态:学习用积极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和不如意,学会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消除怨天尤人的心态,认识到很多事情其实取决于自己的态度。

 

养成感恩的习惯:每天花一点时间,让自己想想还拥有什么值得感激的,比如健康的身体、可以依靠的家人朋友等等。经常表达感激之情,,会让自己的幸福感增加。

 

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被虚荣的东西迷惑,而是花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参与志愿服务,帮助他人,让自己的生活更有价值和目的。

 

经常体验快乐的事:适当安排一些让自己开心的活动,比如运动、听音乐、聚会以及出游等等。丰富生活中的快乐体验,会提高幸福感。

 

与正能量的人在一起:减少和消极抱怨的人来往,多交一些积极向上、开朗热心的朋友。他们的正能量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会管理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娱乐、休息等时间,避免出现时间紧张和聚少离多的情况。掌控自己的时间,会让生活更有效率,也更轻松。

 

关注个人兴趣爱好:经常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让生活更充实。适当参加一些兴趣小组,认识更多同好,丰富生活。

 

保持身心健康:注意饮食和作息,多进行适量运动。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智,是提高幸福感的基础。

 

不断提升自己:通过学习来丰富知识和技能,开拓视野。让自己成长成一个更好的人,也会感到幸福和满足。

 

5.2家庭层面

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家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信任和支持,表达爱意,共建一个温馨的家。这是家庭幸福的基石。

 

经常沟通交流:主动关心家人的生活和心情,保持良好的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听听别人的建议。沟通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感情。

 

共同参与家务:鼓励每个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家务,培养大家的责任心。家务劳动能增强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经常开展家庭活动:定期组织一些家庭活动,比如爬山郊游、打球运动、看电影等等。这能增进家庭乐趣,强化关系。

 

相互帮助支持:家庭成员要形成彼此扶持的局面。孩子遇到困难,父母给予指导和帮助;父母需要协助,孩子也应尽力照顾。

 

表达感激之情: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对家人的付出表示感谢。感恩之心会让家庭关系更和睦,也会增强幸福感。

 

共建家庭传统:创设一些有意义的家庭传统,比如周年聚会、生日活动等等。好的家庭传统能增强归属感。

 

共同规划未来:让家庭成员一起讨论家庭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这能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目标感。

 

5.3社会层面

创建支持性环境:学校和工作单位要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给人支持、尊重和激励,这有助于提升幸福感。

 

加强公共服务:完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让所有人都能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增进社会公平: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社会公平竞争机制,弱势群体可以获得公平对待,这能提高整体幸福感。

 

丰富文化生活: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组建文化兴趣团体。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会提升社会幸福指数。

 

加强人文关怀:社会各界要加强人文关怀,给特殊群体以帮助,多为他人着想,培育人文精神。

 

鼓励志愿服务: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他人奉献爱心,会得到精神满足感。 倡导正能量:媒体要弘扬正面精神,传递温暖,为社会营造积极向上、人人关爱的氛围。

 

关注心理健康:加强对公众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指导,并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防治抑郁等问题。

 

创新社区管理:创新社区治理,丰富居民社区生活,培育邻里友爱关系,这能增强归属感和安全感。

 

6总结与展望

幸福感是人生质量的重要标志。本综述通过文献分析阐述了幸福感的概念和维度,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影响因素模型,梳理了幸福感的测量方法,列举了中西方的实证研究,表明了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对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并提出了提高幸福感的对策。

 

同时,本综述也还存在一些局限,比如文献综述没有完全全面,提出的模型还需大样本实证数据支持等。未来研究时需进一步扩大文献检索范围,收集更多元的数据;采用问卷法开展大规模调查,验证和完善影响模型;并采用实验和访谈等方法深入探究各因素的作用过程,以期构建一个解释力更强的幸福感影响理论框架。

 

本综述为幸福感的生成机制提供了基础性分析框架。后续研究将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手段进一步深化和扩展相关理论,以更全面地揭示影响幸福感的各种因素,为提升社会整体幸福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致谢

非常感谢骆梦婷女士在手稿撰写过程中的指导,帮助我对该复杂主题进行全面思考;同时,还要感谢宣佳女士对本手稿的认真阅读,并且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参考文献

Angeles L., 2010, Children and life satisfaction, J. Happiness Stud., 11(4): 523-538.

https://doi.org/10.1007/s10902-009-9168-z

 

毕明, 孙承毅, 2003, 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年龄差异研究,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 126-127.

 

Bradburn N.M., 1976, 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Kendler K.S., and Murray R.M. (eds.), Psychological medici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6(1): 161.

https://doi.org/10.1017/S0033291700007637

 

Burt R.S., 1987, Social contagion and innovation: cohesion versus structural equivalence, Am. J. Sociol., 92(6): 1287-1335

https://doi.org/10.1086/228667

 

蔡华俭, 黄玄凤, 宋海荣, 2008, 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 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 心理学报, (4): 474-486.

 

陈叶秀, 宁艳杰, 2015, 社区环境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城市问题, (5): 60-65.

 

池丽萍, 2016, 中国人婚姻与幸福感的关系: 事实描述与理论检验,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145-156.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 Bull., 95(3): 542-575.

https://doi.org/10.1037/0033-2909.95.3.542
PMid:6399758

 

Diener E., Sandvik E., Seidlitz L., and Diener M., 199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relative or absolute? Soc. Indic. Res., 28(3): 195-223.

https://doi.org/10.1007/BF01079018

 

窦凯, 聂衍刚, 王玉洁, 刘毅, 黎建斌, 2013, 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 情绪调节方式的中介作用, 心理科学, 36(1): 139-144.

 

Ellison C.G., 1991, Religious involvemen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J. Health Soc. Behav., 32: 80-99.

https://doi.org/10.2307/2136801
PMid:2007763

 

Emmons R.A., and McCullough M.E., 2003, Counting blessings versus burden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gratitud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aily life, J. Per. Soc. Psychol., 84(2): 377-389.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84.2.377
PMid:12585811

 

Erber R., and Erber M.W., 2000, The self-regulation of moods: second thoughts on the importance of happiness in everyday life, Psychol. Inq., 11(3): 142-148.

https://doi.org/10.1207/S15327965PLI1103_02

 

Gurin G., Veroff J., and Feld S., 1960, Americans view their mental health: A nationwide interview survey, Soc. Serv. Rev., 35(1): 93-94.

https://doi.org/10.1086/641018

 

Inglehart R., Foa R., Peterson C., and Welzel C., 2008, Development, freedom, and rising happiness: A global perspective (1981–2007), Perspect. Psychol. Sci., 3(4): 264-285.

https://doi.org/10.1111/j.1745-6924.2008.00078.x
PMid:26158947

 

希尔克·布罗克曼, 简·德尔海, 克里斯蒂·韦尔泽, 袁浩, 许峰, 2014, 中国困惑: 经济增长与幸福感的背离, 国外理论动态, (5): 75-87.

 

Lachman M.E., 2015, Mind the gap in the middle: A call to study midlife, Res. Hum. Dev., 12(3-4): 327-334.

https://doi.org/10.1080/15427609.2015.1068048
PMid:26848288 PMCid:PMC4734389

 

Lane T., 2017, How does happiness relate to economic behaviour?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Behav. Exp. Econ., 68: 62-78.

https://doi.org/10.1016/j.socec.2017.04.001

 

冷晨昕, 陈前恒, 2021, 子女数量与老年人幸福感关系研究--基于CGSS2013的实证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0(5): 60-68.

 

Mahuteau S., and Zhu R., 2016, Crime victimis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panel evidence from Australia, Health Economics, 25(11): 1448-1463.

https://doi.org/10.1002/hec.3230
PMid:26315327

 

宋佳萌, 范会勇, 2013,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 心理科学进展, 21(8): 1357-1370.

 

Stack S., and Eshleman J.R., 1998, Marital status and happiness: A 17-nation study, J. Marriage Fam., 60(2): 527-536.

https://doi.org/10.2307/353867

 

Steel P., Schmidt J., and Shultz J., 2008, Ref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 Bull., 134(1): 138-161.

https://doi.org/10.1037/0033-2909.134.1.138
PMid:18193998

 

王彤, 黄希庭, 毕翠华, 2014, 身体健康对中国人幸福感的影响: 宗教信仰的调节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2(6): 1053-1056.

 

Warr P., 2007, Work, happiness, and unhappines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严标宾, 郑雪, 邱林, 2002, 家庭经济收入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 118-119.

 

周雅, 刘翔平, 2011, 大学生的性格优势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27(5): 536-542.

 

朱奕蒙, 2013, 工作特征、组织支持感和工作幸福感关系研究, 现代营销(学苑版),, (1): 154-156.

心理学研究
• 第 12 卷
阅览选项
. PDF(0KB)
. 全文 HTML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韩叶萍
相关论文
.
幸福感
.
评估
.
个人因素
.
家庭因素
.
社会因素
服务
. Email 推荐给朋友
. 发表评论

https://fjot.anfe.fr/https://tokorumput.com/wp-content/slot-depo-10k/https://classyfm.co.id/frontend/sigmaslot/https://nrais.dgda.gov.bd/public/pasarantogel2https://revistas.unap.edu.pe/demo-slot-zeus-vs-hades/https://revistas.unap.edu.pe/slot-kamboja-bet-100/https://jltl.com.tr/zeus-slot/https://jltl.com.tr/idnslot/https://mediapencerahanbangsa.co.id/https://optimum.uwb.edu.pl/docs/mpo/https://newhealthconcept.net/wp-includes/demo-slot-zeus-vs-hades/https://sijms.szabist-isb.edu.pk/wp-includes/pasarantogel2/https://journals.asmarya.edu.ly/pasarantogel2/https://pdamindramayu.co.id/images/luar/https://pdamindramayu.co.id/demo/https://learning.modernland.co.id/git/slot-depo-10k/https://newhealthconcept.net/wp-content/akun-pro-kamboja/https://bundamediagrup.co.id/zeus/https://bundamediagrup.co.id/luar-negeri/https://bundamediagrup.co.id/maxwin-pragmatic/https://bundamediagrup.co.id/khmer/slot/https://khnnra.edu.ua/wp-includes/demo-slot-zeus-vs-hades/https://khnnra.edu.ua/wp-content/akun-pro-platinum/https://vtik.net/slot-kamboja/index.phphttps://aihc.amexihc.org/toto/http://himatikauny.org/wp-includes/zeus/https://iedi.edu.br/wp-includes/slot-kamboja-bet-100/https://iedi.edu.br/wp-content/bandito/https://www.unjc.cu/starlight-princess/https://www.unjc.cu/demo-slot-zeus-vs-hades/https://cstvcnmt.gialai.gov.vn/demo/https://sedimentologia.org.ar/slot-depo-10k/https://conference.vestnik-vsuet.ru/https://bundamediagrup.co.id/wp-includes/mpo/https://bundamediagrup.co.id/wp-includes/sv388/http://himatikauny.org/wp-includes/akun-pro-platinum/https://procesolocal2024.ieebcs.org.mx/vendor/zeus-vs-hades-demo/http://himatikauny.org/wp-content/slot-kamboja-bet-100/https://procesolocal2024.ieebcs.org.mx/js/https://journal.dntb.gov.ua/slot-depo-10k/https://fjot.anfe.fr/js/https://blog.indoamerica.edu.ec/wp-includes/slot-kamboja-bet-100/https://investigacion.indoamerica.edu.ec/wp-content/wild-bandito/https://portalderevistas.uam.edu.ni/public/zeus-vs-hades/https://portalderevistas.uam.edu.ni/public/pasarantogel2/https://perhepi.org/fae/akun-pro-jepang/https://ejournal.aibpmjournals.com/gates-of-olympus/https://ucardioj.com.ua/classes/https://ois.unsa.ba/wild-bandito/https://journals.qmu.ac.uk/controllers/https://journals.qmu.ac.uk/classes/https://ucardioj.com.ua/slot-depo-10k/https://journals.qmu.ac.uk/sv388/https://journals.qmu.ac.uk/api/depo-10k/https://ois.unsa.ba/slot-deposit-pulsa/http://103.165.243.97/doc/git/https://www.chiesadellarte.org/https://www.rollingcarbon.org/https://www.savebugomaforest.org/https://www.sigmaslot-profil.com/https://www.doxycycline365.com/https://thailottonew.site/https://hipnose.in/https://tennishope.orghttps://serenityprime.net/https://revista.farol.edu.br/uploads/pt2/https://civitic.indoamerica.edu.ec/wp-includes/pasarantogel2/https://journals.uol.edu.pk/classes/pasarantogel2/http://snabm.unim.ac.id/api/http://snabm.unim.ac.id/classes/slot-luar-negeri/http://103.165.243.97/doc/unsign/akun-pro-platinum/